围绕做大做强七大绿色产业,加快打造“345”现代产业体系,即食品加工、林产工业、旅游康养等3个千亿产业集群,机电制造、新型轻纺、新型建材、氟新材料等4个五百亿产业集群,以及新能源、生物医药、电子信息和数字产业、现代物流、教育文化等5个百亿产业集群,推动我市产业高质量跨越发展;加大力度滚动策划实施一批延链、补链、强链项目,不断优化产业结构,推动产业链向中高端延伸,产品结构向高科技、高附加值、绿色环保方向转变。食品加工产业,发挥绿色生态优势和“武夷品牌”效应,以圣农集团、武夷星茶业、长富乳品等骨干企业为依托,重点围绕白羽肉鸡、精制茶、笋加工、食用菌和粮油产业,全力打造布局合理、结构优化、产品优质、特色鲜明、优势突出的生态食品产业集群,建成国内外具有较大影响力的生态食品制造基地。林产工业产业,以木竹加工、活性炭、制浆造纸等为重点,以三元集团、华宇集团等企业为龙头,推动林产工业产业集群建设、提质增效,加快把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,将南平打造成为全国林产工业示范城市。机电制造产业,以电线电缆、汽车及零部件、专用设备、精密铸造等行业为重点,以太阳电缆、闽铝轻量化等企业为龙头,加快提升中高端产品产能,建设省内重要的先进装备制造基地。新型轻纺产业,立足现有产业基础,着力发展生态合成革、家用纺织品、针织童装产业,重点依托南纺卫生材料、闽瑞新合纤等行业龙头优势,加快补齐延伸医卫新材料产业链,打造新型卫材生产基地。新型建材产业,以冶金及压延加工、绿色建材为重点,以南铝、炼石水泥等企业为龙头,大力发展绿色节能建材、装配式建材、新型墙材、新型复合建材等产品,向“绿色、环保、优质、高效”方向发展。氟新材料产业,以深圳新宙邦、永晶科技等国内行业龙头企业为支撑,加快向氟新材料下游延伸,大力发展氟聚合物和含氟精细化工产品,加快培育形成氟新材料全产业链和规模化产业集群,打造中国氟新材料产业基地。生物医药产业,以绿康生化、蒙正生物科技等企业为龙头骨干,立足我市生物资源及专业园区优势,重点发展现代中药、化学制药、生物制药等领域,加快由低度开发向深度加工、传统生产向现代经营转变。新能源产业,以南孚电池、巨电新能源、圣新能源等企业为龙头骨干,重点发展绿色储能、太阳能、生物质能、氢能、新能源汽车以及智慧能源等领域,加大关键技术攻关和新能源应用示范,推动储能电池产品向高端化、大容量、绿色环保、便携快充方向发展。电子信息和数字产业,大力推动传感器、集成电路等领域发展,做大做强电子专用材料、电子器件、工控仪表和消费电子。加快新基建布局,支持商汤东南科技深化“福建省智能视觉AI开放平台”建设,拓展人工智能技术在各领域的应用赋能。大力发展特色数字技术与软件产业,围绕经济社会各领域转型发展提供信息化解决方案。